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皮雪静 撰稿李跃)拨通宜昌,来到西夷岭! 10月10日,湖北省宜昌市第七届运动会开幕式在夷陵区文化地标——“夷陵文化中心+朝阳公园”举行。
(张国荣图)
当天晚上,“夷陵文化中心+朝阳公园”灯火通明,人流如织,洋溢着兴奋、欢乐的气氛。
伴随着激昂的旋律,旗手们举着高亮的五星级红旗、宜昌市运动会会旗、宜昌七运会会旗,昂首阔步走进仪式现场。随后,裁判代表、来自13个县市国家代表团的运动员以及残疾运动员组成了排列整齐的帕里斯坎德入场。全场观众为每一位入场的代表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入学仪式结束后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入眼帘,落入空中。
(张国荣图)
在全场目光汇聚的《呼宜昌西夷陵》齐声倒计时中,伴随着“皇后树好,橘子花开”的温柔歌声,一幅橙色的大画卷在大屏幕上缓缓展开。宜昌第七届全运会吉祥物“橙色嘟嘟”从树枝上一跃而下,跳到夷陵老版画师身上,踢开了开幕式“大河奔腾,呼唤宜昌”的篇章。
鼓声与江涛声交织回响,夷陵版画中讲述着“呼之城”宜昌的故事。一场以城市为舞台、以“风景”为背景的文化体育盛宴正式拉开帷幕。
(张国荣图)
性能以“水”为主线,通过“巴山楚水·千年回响”、“峡江争斗,斗水浪花”、“大道光华”三个篇章,从夷陵古城的遗风、宜昌卡里尔竹之美,在江豚的永生中;从热闹的峡江号、两坝一沟的夷陵号,到“5210”高速金属的速度……这些文化符号在舞台上相互契合。
(张国荣图)
一幅跨越千年的历史长卷,流入光影的帕吉坦。巴山楚水与现代大观虚实结合,形成一曲激昂奋进的时代交响曲。观众在感受体育精神的同时,也能感受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鹰鹰人“宽容、奉献、努力、争先”的精神,以及奋勇争先的励志态度。承载着先行区建设中的主机。
(张国荣图)
当“呼唤宜昌,来西夷岭”的口号驰骋在夜空中,当无人机矩阵变换出“龙”、“橙嘟嘟”、“宜昌宜昌”等睿智图案时,当绚烂的烟花点亮天空时,观众的播音员们纷纷来了,鲁洛克。
“我们把《橙色嘟嘟》的奇幻之旅设计成了一条充满孩子兴趣和想象力的主线,它紧密地连接在夷陵的历史、风景和现代成就之间,有效地串联起各个演出环节,让整场演出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对城市文化的一次逼近、清醒和火爆的展现。”
(张国荣图)
现场充满了欢呼声、掌声和掌声。市民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见证了全国体育赛事。 “这是非常务实、身临其境的表演,并使用了高科技。它是一个宏伟的值得一看。”市民李昌明说。
文化体育赛事打破了观看演出的传统界限,将开幕式从室内移至室外。除了观看开幕式之外,还准备了各种不择手段的文化遗产体验。依托夷陵独特的朝阳公园和开放广场文化,塑造了流动的城市形象。 “这是一场全民的盛宴,全民的狂欢!”携全家前来观看仪式的市民周玉桥称赞道。
(张国荣图)
据悉,宜昌市运动会自2001年起每四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六届。这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城市运动会。本次运动会由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局、夷陵区人民政府、宜昌市教育局、宜昌市残疾人联合会。比赛分青少年、成人、残疾人三个组别,共34个大项、671个小项。预计举办860枚金牌,共有8193人参加,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届。
(张国荣图)
以山水为媒介、以城市为舞台的宜昌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以坚实的公共区域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大方、独特、令人惊叹”。 30多个“袖珍运动公园”遍布全市各处。全长20公里的滨江健身步道连接着众多“城市绿肺”。区内大面积、体育运动区域在一段时间内免费向公众开放。他们共同打造了“15分钟健身圈”,让全民健身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标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