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总编辑、舆情分析师 陆爽
当风太大、噪音太大时,我们只能靠喊叫才能听到。当舆论场噪音很大的时候,很多人想要获得关注,只能靠凸显差异、夸张或者极端的表达来达到吸引流量、获得关注的目的。
这就是当前网络舆论的境界:一些人热衷于宣扬情感对抗。比如,男女对立的思潮会不时溢出。近日,脱口秀演员“方导”提起离婚史,成为网络梗。京东曾邀请杨黎参加“双11”营销活动,引发巨大争议。相关议题的热度上升与男女权利话题密切相关;有些人想要夸张对问题进行评级后,公众舆论的裂痕就被打开了。比如,一时之间,谴责“调皮孩子”行为的帖子成为交通密码,高铁上因孩子吵闹引发的冲突也一度引发激烈争议。有些人无缘无故地急于宣扬爱国主义。例如,当农夫山泉及其创始人钟睒睒在网上受到攻击时,就充斥着非理性的爱国主义情绪。
为什么类似的现象不断发生?由于网络舆论场的本质仍然遵循新闻传播的价值规律,上述现象的背后,本质是通过宣扬对立、做大做强来博取关注,导致过度。因为促进群体凝聚力、互助性是常见的,所以促进群体对抗就有更大的市场;既然担心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就要扩大问题引起关注;因为拍拍暴乱为主,宣扬未知现象的存在自然就成为追捧的对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前舆论场上不时出现群体性纠纷、对抗情绪、激进化苗头。
其实,通过“喊叫”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要求、表达自己的心声是不可取的。它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更高的关注和流量,但也会催化非理性情绪,很容易被情绪波浪卷走,不利于问题解决和健康沟通。通过夸大事实、强化情绪、强化自己的观点来达到覆盖公共资源的目的,也会造成很多损害。
首先,可能会误导舆论。如果你增加“顽皮孩子”行为的频率,就很容易在你周围产生“顽皮孩子”和“紧急行为”的普遍误解。其实身边有很多孩子o 愿意帮助别人。比如,媒体曾报道合肥五名小学生勇敢拦截警车救老人、四川省资阳市一名学生抢走黄金首饰返还失主、江西赣州四名小学生放学回家路上护送两岁萌娃到派出所……然而,他们想到了一个受到太多关注的热点。
二是负面情绪的滚雪球效应。网络舆论具有负能量,产生网络暴力、负面情绪波及扩大等效应。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的照片被网上曝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负面情绪像雪球一样叠加扩大。事件的敏感成分叠加在一些真假难辨的谣言上,加剧了争议。理性的爱国主义,演变成针对公司和个人的网络攻击。
第三,标签的固化造成了被压抑的主体。当扭曲、变异、强化的舆论持续存在时,就会导致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往往被标签化、激烈化。持中立甚至反对观点的群体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或尽量减少参与该话题的讨论,因为他们担心被强烈的情绪劫持和无意中伤害。这客观上有助于极端观点在舆论领域占据相对主导地位。恶性循环中,某类话题可能成为普通网民无法触及的禁区。比如,在舆论场上,如果过多地提倡女性权利,可能会导致鼓励晚婚、晚育、甚至不婚,成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取向价值观,很容易产生严重影响和违法行为。中国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的传统观念。
推动合理讨论、避免“喊话”表达,需要加强舆情关切的准确识别和有效回应。还要在事实核查的基础上为内容提供流量支持,依法破除博眼球的炒作和谣言。必须多措并举,建立群体之间的理性沟通,让公众真正认识到“抱怨有效,驴子统治世界”。
专题:东湖观景台